TG:聆听凤冠上的时空对话(文物有话说)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古代中国”明清时期的展厅里,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展柜前时常会排起参观长龙,许多观众特意带着新购买的凤冠周边文创产品前来打卡,在凤冠前留下穿越时空的合影。
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南麓,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与两位皇后的定陵地宫,经过两年两个月的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648件,其中包括4顶皇后凤冠。根据棺椁方位与随葬器物的空间关系,帝棺居中,孝端后棺位于北侧,孝靖后棺置于南侧,皇后随葬器物箱分别置于各后棺旁。九龙九凤冠与六龙三凤冠属于孝端皇后,而十二龙九凤冠、三龙二凤冠则属于孝靖皇后。目前,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孝靖皇后的三龙二凤冠藏于故宫博物院,另外两件凤冠均藏于明十三陵博物馆。
国博收藏的这件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通高48.5厘米,径23.7厘米,其上共镶嵌宝石115块,穿缀珍珠4414颗,装饰翠云44片及若干组以宝石为中心的珍珠花钿,总重量达2320克,堪称将花丝之精微、镶嵌之繁复、点翠之瑰丽熔铸一体的艺术杰作。
凤冠是皇后接受册封、谒庙、参加朝会时的礼冠。这件凤冠正是明代万历时期皇后冠服规制的体现,将皇权象征与女性柔美完美融合。凤冠内胎以漆竹为骨,外覆丝帛为肌,冠顶九条花丝金龙昂首盘踞,口衔宝石珠滴自翠云间腾跃而出。冠身中部九只点翠凤凰振翅而栖,正面八只,背面一只,皆衔珠滴翱翔。冠底圈口嵌满宝石珠花,后侧六扇博鬓,每扇鬓上皆饰两条金龙,点缀三颗宝石,边垂珍珠串链。
凤冠上的九条金龙采用的是金花丝工艺。所谓“花丝”,即指将金、银抽成细若发丝的金属丝,再以掐、填、堆、垒、织、编、攒、焊等传统技法将金银塑造为各种灵动造型的工艺。这种工艺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金银细工如错金银、掐丝镶嵌工艺在战国时期已较为成熟,匠人将金银丝片捶入青铜器凹槽,打磨出云纹水波般的平滑纹饰。
及至两汉,金银丝加工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魏晋到宋元,花丝工艺日趋精微。到明代,花丝工艺在皇家工坊的倾力参与下臻至化境。明定陵出土的万历帝金翼善冠、皇后凤冠等,都是金花丝工艺的巅峰之作。
点翠工艺是将金、银、铜等片状材料按花形制作成底托,表面装饰翠鸟羽毛的一种传统工艺。翠羽特有的虹彩光泽,能随光线幻变出如碧波潋滟般的蓝绿色彩,自古为贵族视若珍宝。“点翠”一词在明代出现,但我国饰翠传统可溯源至战国时期,及至宋元之时此风益盛,时人谓之“铺翠”。至明清,点翠工艺更是使用在挂屏、器皿等日常陈设之上。而明定陵出土的凤冠堪称集大成者,通冠遍饰翠羽,工匠巧思如织锦,在方寸冠冕间将天地灵秀尽数收揽。
穿越400余年的时空,当灯光掠过展柜中凤冠的金龙花丝,翠凤尾羽便在光影中流转出虹彩,不仅折射着匠人的极致追求,更诉说着古人对天地造化的艺术诠释。当年轻人举起凤冠文创在珠帘翠羽前打卡留念,金龙蜿蜒、翠凤展翅,流转其间的是古代匠人的匠心独运,更是当代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诗意传承。
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韦衍行)“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历史文化图书《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将于5月17日正式亮相。 本书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出的众多文物中,遴选115件极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物和350多件相关联文物,由拥有丰富讲解工作经验的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专业人员倾力编写,20余位知名学者严格论证审核,将文物考古与历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主流观点,以娓娓道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读者,邀读者透过字里行间与文明对话,探寻流淌在血脉中的文明密码。…
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韦衍行)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根据作家葛亮同名小说改编,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张肖担纲导演的线日登陆国家话剧院剧场。该剧将带领观众领略岭南百年饮食文化,在几代厨人的悲欢离合中,解锁味里春秋。…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猜你喜欢
- 05-06TG对话孙佳俊:在泳池中追
- 05-15TG加密投资狂潮:韩国为何
- 04-18TG想来一场与史前文明的对
- 05-13TG1905对线岁的刘德华回应了
- 05-12TG微信新功能揭秘:2024年起
- 05-06TGX遭乌克兰IP狂轰《哪吒2》
- 05-06TG“对话”系列 WTA Dialogue
- 05-14TG别再乱选加密软件了!这
- 05-15TG对话屈楚萧杀疯国庆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