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下载

TG:在韶关与大咖对话“博物馆未来”

动态 2025-05-16 17:22

  

在韶关与大咖对话“博物馆未来”

  5月15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物局)、韶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东韶关召开,拉开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序幕。来自广东省内外的500多位博物馆馆长、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齐聚韶关,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探索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未来使命。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表示,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承载着经济融合发展的使命,更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大湾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400余座博物馆星罗棋布,馆藏文物超百万件,从岭南古邑的千年商道,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从近代革命的红色记忆,到改革开放的创新基因,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湾区人民的精神血脉。

  近年来,大湾区文博界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经济、区位地理、国际交流、人才高地等资源优势,在文物展览交流、文物活化利用、文旅融合发展、文博数字化、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传承湾区历史文脉、建设魅力人文湾区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广东作为大湾区的一部分,全省共备案博物馆405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62家、非国有博物馆143家,博物馆总数居全国第五位。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12家,其中一级15家、二级46家、三级51家,定级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博物馆藏品总数271.07万件/套,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在全国率先建立广东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全省博物馆藏品管理实现统一标准和动态管理。

  作为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所在地,韶关市目前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全省第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全省第二;省级红色革命遗址502处、全省第三,千年文脉铸就博物馆建设的坚实根基。

  近年来,韶关市建成全省唯一以长征为主题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推动全市博物馆体系迭代升级,已形成12家公共博物馆协同发展格局;启动9个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利用项目、6个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建设,高效承办纪念石峡遗址发掘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全国客家文化博物馆联盟年会等重磅文博学术活动。

  “南粤明灯—省委旧址·行”系列活动成功入选国家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名单,全市文化文物、博物馆发展事业迈上新台阶。

  主旨报告环节,大会特别邀请了三位在文博与文旅融合领域具有卓越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他们分别从不同维度深入剖析博物馆在当代社会中的多元价值与创新路径,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而前沿的理论视角与实践经验,也为博物馆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与发展路径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考框架。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在时间褶皱中展开的认知剧场。博物馆是人类为抵抗存在之遗忘建造的记忆方舟。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瑞从她与DEEPSEEK的诗意对话讲起,为现场听众分享《博物馆带动城市旅游发展》的话题。“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博物馆名城同时也是旅游名城。”宋教授认为,博物馆与城市旅游具有天然联系。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标志和文化客厅,通过品牌和溢出效应对城市旅游产生“出圈”带动作用。如何更好发挥这种带动作用,宋教授从游览体验化、空间场景化、陈设故事化、品牌矩阵化、服务数智化、文创时尚化、营销年轻化等方面提供了实践路径。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以香港故宫馆为例向听众阐述《博物馆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的角色》。他认为,当前,博物馆已进阶到3.0时代,全国博物馆热推动文旅消费新模式。2024年,全国博物馆打卡人次超14亿,香港故宫馆120万人次。他分享道,作为文旅结合的新景点,香港故宫馆的优势在于其定位清晰,具独特性,避免同质化;在品牌的建立与维护上展现高素量产品优势,吸纳另类观众、赞助机构和商业合作伙伴;紧贴观众兴趣和文化消费市场转变;与故宫、三星堆、上海博物馆等友馆合作联动,为博物馆推动文旅融合提出了具体策略。

  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殷墟考古队长唐际根以《考古学与博物馆展陈中的文物解读》为题,从考古学的专业视角,阐述了当代博物馆文物解读的新思路,解读了考古学对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意义。

  在主题演讲环节,大会进一步拓展行业视野,邀请了博物馆界与文化科技领域的资深从业者,他们从实践操作与行业前沿的角度,为与会者呈现了博物馆发展的未来图景,既涵盖了博物馆运营的实践智慧,又融入了文化科技融合的前沿思考,进一步展示了文博人对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探索,也为行业同仁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参考。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刘文涛结合世博会博物馆策展实践,分享了中小型博物馆在展览策划中的发展路径。

  成都博物馆专职副书记李龙分享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全过程遗产学实践案例。

  广东太一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作总监谭明光和广州力天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文旅元宇宙板块总经理周慧敏分别从文化科技融合的角度,展望了博物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创新发展。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正在重塑博物馆形态。大湾区博物馆发展始终走在创新前沿:AI导览让文物“开口说话”,V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智慧博物馆建设惠及千万观众。

  会场外,同步设置的文博企业品牌展示区成为“数智赋能博物馆”的生动注脚。文博业界名企齐聚,以发展为纲、以创新为翼,全方位展示了博物馆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案例,展示内容涵盖先进的数字化展示技术到创新的文创产品等多个方面,呈现了文博企业在展陈展示、文物活化利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比如,5月16日在韶关市博物馆上线的“AI讲解员九龄童”,以及各类MR、VR穿戴体验设备等。这些不断迭代的文博“黑科技”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带来无穷想象。

  大会还现场发布了第二批“科技赋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大湾区协同创新联盟”成员。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韶关数投集团、广东太一、天津恒达、中科天际、广东省文物商店正式加入大湾区协同创新联盟。同时发布《“大湾区博物馆数据可信空间联盟”倡议书及首批合作意向》,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数字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文字:韶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文静 刘璐图片:韶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伟 苏韵杰 博物馆头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环球圆桌对话:在“千亿县”“万亿市”中感知中国经济韧性

下一篇:黑客勾结员工窃取数据上市加密货币交易所预估最高损失4亿美元

猜你喜欢